查看 4141 回复 1

[焦点话题] 儿童哮喘危害 治疗三大误区

发表于 2018-5-17 14:12:34|来自:重庆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后查看高清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由于儿童的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同时由于儿童的身体免疫力比较弱,一旦患上了哮喘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治疗就可能给孩子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王兴勇教授指出了儿童哮喘会有一下几个危害。
儿童哮喘会有什么危害:
免疫功能紊乱、抗病力低下,机体内环境失衡和外环境各种致病因子的刺激,是造成儿童哮喘反复发作的基本原因。患儿常出现喷嚏多、流清涕、鼻子易塞、夜间咳嗽,易被误诊为感冒、气管炎。随着年龄增长,疾病反复或加重,才出现典型的哮喘症状,发病时先有刺激性干咳,接着可咯出大量白粘液,呼吸困难,喉间有哮鸣音、喘息不能平卧。严重时会大汗淋漓,出现紫绀或烦躁不安甚至休克,以夜间发病为重。哮喘经常发作不断,可造成支气管粘膜破损、肌层增厚、管腔狭窄、导致肺气肿,日久对肺功能造成不可逆性的伤害。
儿童哮喘是一种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健康的最常见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目前在儿童哮喘的诊断方面,基层医疗单位漏诊、误诊,因此反复滥用抗生素来治疗儿童哮喘的现状较为普遍;在治疗方面有些地区还停留在静点或口服等全身用药的阶段,这也是造成我国许多儿童哮喘患者久治不愈的原因。专家介绍儿童哮喘是一种很危险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可能会伴随终身。
在治疗哮喘的路上,一定要避免下面三个误区:
误区一 哮喘按照感冒治疗
很多患儿家长看到孩子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咳嗽或喘息,一般会认为孩子是感冒了,赶紧给孩子吃上感冒药或消炎药,如果症状不见减轻,就到医院给孩子打吊瓶。
“很多哮喘早期都没有得到正确的诊断,早期或者是按照感冒治疗,或者是按照支气管炎治疗。但哮喘不是感染性炎症,而是一种过敏性炎症,使用治疗感冒和支气管炎的抗生素治疗方法是完全不正确的。”专家说,“弄清感冒与哮喘的区别其实很简单,首先就是孩子是否出现过连续3次以上的咳喘,如果发生过3次以上的咳喘,就要怀疑是否是哮喘。其次,家长要注意孩子是否为过敏性体质,如果孩子是过敏性体质,从小得过湿疹,也要引起高度注意。最后,家长本人是否是过敏性体质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哮喘是一种过敏性疾病,如果家长本人是过敏性体质,就很容易把这种体质遗传给孩子,孩子遇到哮喘的诱发因素,就很容易发作。”
误区二 症状稍有好转就停药
孩子得了哮喘之后,缓解期治疗医生一般是建议家长按照医嘱给孩子在家里进行药物的吸入治疗,但只要孩子的症状稍有好转,有些家长就把药给孩子停了。“在所有哮喘控制不好的孩子中,绝大部分是治疗方案执行不好所致”,专家说,“这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家长不能坚持并足量给孩子使用药物。明明应该持续使用3个月的药,可是家长看到孩子哮喘不发作了,只用了两三周就停药。因此导致孩子的哮喘控制不好,反复发作,导致治疗时间延长。”对于儿童哮喘,如果家长配合好的话 ,部分孩子一年半到两年是可以停药的,而且这期间的用药量是随着孩子症状的减轻逐渐减少的,从一开始的一天两次到后来的一周两次。
误区三 担心激素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现在,有不少家长担心治疗哮喘所使用的激素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对此,专家指出,临床上极少见到因为使用控制哮喘的药物而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反而是反复发作的哮喘,严重影响孩子发育。因为反复发作的哮喘不仅影响肺功能 ,而且还会使气道重塑 ,不利于将来的治疗。“雾化治疗时使用的激素直接作用在患病部位,发挥作用比较快,使用量也是非常有限的,不仅如此,使用量是随着孩子症状的减轻逐渐减少的,所以,家长完全不用担心其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王兴勇教授提醒各各位家长小儿哮喘护理注意事项:
1、少给孩子吃刺激性食物。刺激性食物是诱发哮喘的一大原因,患有哮喘的小儿更不能吃刺激性食物。
2、最好不要养宠物。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但是这些小动物的毛发会导致小儿呼吸道感染,加重哮喘症状。
3、不要吃太甜、太咸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引发小儿哮喘。
王兴勇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特聘专家
重庆儿科医师联盟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专委会儿科组副组长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委会委员
曾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余年,对儿童各类常见病、疑难病症的诊疗经验丰富
擅长:诊治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呼吸系统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反复咳嗽,肺炎,支气管炎等)、消化系统(如便秘,腹痛,食欲不振,反复腹泻,消化不良等)、感染及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南坪福红路1号 联系电话:02362611212 网站:www.xmx023.com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观看视频号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