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638 回复 1

[焦点话题] 育儿教育,父母还缺啥?

发表于 2016-10-27 10:26:48|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后查看高清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言传身教于孩子,左右着孩子的成长发育。我们不能否认中国式教育,社会环境成为了其存在的必然因素。每件事物都会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只有明确存在的问题,让家长们清楚自己的教育方式里缺少什么很重要。其实,每一位做父母的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模式,这套教育模式也是经过不断的观察以及与孩子互相交流得出来的。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漫长的教育过程中,你或许就会遗忘许多的教育方式,看一看你的教育方式里缺少了哪些:


缺少心灵的关怀,扼杀独立人格的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中国家庭代代相传的错误教育模式——经验主义,常常让父母不明就里地照葫芦画瓢。曾经有人向一群孩子发问帽子的用处:5~6岁孩子的答案是扇子、船帆、蚂蚁的船、小猫的摇篮、飞碟等,而10岁以上的孩子则回答:“帽子就是戴在头上的啊。”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力却在减退。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才能的孩子,问题在于家长如何发现孩子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的智力思维像火一样燃烧起来。但在很多情况下,家长与孩子在交流上产生障碍的原因,其实就是大人的定式思维造成的。孩童时代,孩子们随时都会问出一些离奇或者看似荒唐的问题,而有些家长没一会儿就烦了:“你那小脑袋瓜里面都想的些什么呀?”“你能不能问一些有用的问题?”可能他们没有换位思考过,在孩子的世界中,这些回答意味着什么。等再次想交流时,孩子心里的门已经紧紧地反锁上了。相反,当一个孩子切开苹果时,惊喜地对妈妈说:“苹果里有一颗星星!”妈妈惊讶地回答他:“真的吗?我怎么就没有发现呢?宝贝你真棒!”在许多家长看来,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幼稚可笑甚至是愚蠢的。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其实这些看似幼稚的行为,往往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另一种观察。

缺少欣赏的眼光
  家长会上,老师在黑板上做了这四道题:2+2=4,4+4=8,8+8=16,9+9=20.家长们纷纷说道:“你算错了一道。”老师转过身来,慢慢地说道:“是的,大家看的很清楚,这道题是算错了。可是前面我算对了三道题,为什么没有人夸奖我,而只是看到我算错的一道呢!”欣赏,是孩子成长中的阳光,是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然而不少父母却缺少这种欣赏孩子的眼光。只看到孩子的缺点,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对缺点耿耿于怀,对优点熟视无睹。一味地埋怨和指责,以为自己是侦察兵,以发现缺点、时时提醒为已任,以为挑“刺”就可促其健康成长。其实,这是一个教育的误区,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赞赏。”孩子需要的是被人肯定、被人欣赏、被人表扬。孩子被表扬后,会更加积极的去做接下的事情。

缺少积极的心态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不顾孩子的个性特点和智力水平,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缺少对孩子的细微体察和深入了解,盲目跟风攀比,人云亦云。看别人家的孩子练琴,也不顾孩子有无兴趣,给孩子报名,逼着孩子学钢琴。然后,又听说学奥数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又不顾孩子有没有数学特长,又逼孩子学奥数。满足了父母一时的虚荣,牺牲了孩子童年的快乐。只看重眼前一时的效益,却没有想过,孩子不是速成品,不能一夜成名,也不是橡皮泥随你捏弄。没兴趣、被迫的学习最终导致厌恶学习的恶果。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多给予孩子鼓励和帮助,一起外出游玩,多一些亲子交流的时间,少一些批评和指责,积极乐观的环境下,才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养成良好的习惯。


缺少自我反思意识
  父母的眼睛总是外视——始终把目光聚焦在孩子身上,而从来不内视——内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听话,让人省心则无话可说,一旦出现问题了,却不管三七二十一,觉得孩子这也不对那也不对,都是孩子的错,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不去寻根朔源,不去反思一下教育方法是否不对头,教育方式是否过于严厉或放任,自己是否做到表里如一,言传身教,自己是否给他创造了良好健康的家庭环境。只会一味地埋怨现在的孩子个性太强啦,不好管教啦等等。
比如,孩子对学习没兴趣,为什么会没兴趣,是什么导致没兴趣,怎么才能调动他的兴趣。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往往在家庭中找得到根,父母身上寻得到影。父母应该有反思意识,静下心来反思一番了。

缺少和孩子交谈
  你和孩子交流越少,你就越不懂得怎么和孩子交流,你越不懂得怎么和孩子交流,你就越不理解孩子的一切。谈起家里的小宝宝,不少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说法:这孩子跟他妈亲,他爸一抱就哭。其实,这就是爸爸跟宝宝交流少的原因所导致的。跟宝宝交流的唯一方式就是玩,只有两个人建立起快乐的信任关系,宝宝才会把他内心的想法表达给你,这样才能让你的孩子健康成长。
  一位读初中的孩子在自己的贴吧里抱怨过:爸爸妈妈平时在家里和我说的最多的就是,饭吃快点,吃完赶快做作业,做完作业赶快睡觉,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快疯了。作为父母,不知道孩子内心的压力与苦楚,没能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想一想这父母当的也真是可悲!孩子小学还好些,10岁之后,他们几乎就不知道怎么和父母交流了。一旦有了什么苦恼, 35%左右的孩子都是找同学和朋友倾诉,找父母和老师倾诉的竟不到10%,父母的形象逐渐从他们情感世界中淡出甚至缺席。而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和孩子的交谈更容易变成了说教、批评与斥责,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缺少正确的处罚方式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对孩子的适当惩罚可以说是在所难免。如果真的要动手打的话,也要记得几个原则。首先要打得及时,尽可能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马上加以惩罚,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密切的,如果事情过去几天再惩罚,或几件事加起来“数罪并罚”,孩子会不明就理。同样,也说明你平时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太少,关心的太少,没有尽到做父母最起码的责任。同时,还说明你比较“记仇”,喜欢翻旧账。其次要打的隐蔽。不要在公共场所和外人面前打孩子,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打得适度。不要经常打孩子,孩子习惯挨打,逐渐养成一种即使挨打也满不在乎地态度就糟糕了。也不要打得太重,太狠,孩子能认识到错误后就要点到为止;最后,要记得摸摸孩子的脸或抱抱孩子,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还是爱她的。只要改正了错误,还是爸爸妈妈的宝贝。
  教育时,不一定是你说的话没有道理,而是你的方式不对。方式不对,教育一定没有效果。为人父母,所有的权力都意味着责任,这样的责任需要我们必须做出正确的改变。











发表于 2016-10-27 10:31:55|来自:重庆渝中区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观看视频号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