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查看高清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为什么要进行早期教育 一、0—6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
所谓“关键期”,也叫敏感期,是指人生学习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发展各种智力、能力成效最大。脑科学研究发现,6岁以前是人类大脑发育的关键期,脑的不同功能发展有不同的关键期,某些能力在大脑发展某一敏感时期,最容易获得,此时神经系统可塑性大,发展速度特别快,这个阶段给予恰当的教育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过了这段关键期再进行这种教育,可塑性和发展速度都要受到很大的影响,有时不只是事倍功半的问题,甚至终身难以弥补。
有一个科学实验,科学家把刚生下来的小猫分成若干组,每天动手术将其中一组的眼睑缝合,经过一段时间再割开,结果最开始的一组成了盲猫,稍长一段时间的就不是盲猫,最多是半盲。经过多次实验,科学家们认识到,出生后第四、五天是猫仔视力发展的“关键期”。
对人的研究不能象对动物那样实验,但是在研究偶然现象的过程中,也会发现必然规律。大家都知道印度狼孩的故事。印度狼孩卡玛拉(女)1920年被人从狼窝中发现时8岁,由于多年和狼生活在一起,无论脾气秉性还是生活习惯都和狼一样了。她不会直立行走,只会爬,昼伏夜出,每天午夜嚎叫,完全不会发人声,只吃生肉,并且不会用手拿,必须扔在地上用嘴叼起来吃。人们努力通过教育和训练使她恢复人性,但收效甚微。她两年多学会站立,4年内才学会6个单词,直到1929年(17岁)临死时,她的智力仅达到二三岁孩子的水平。人们虽然对她实施了良好的教育,但她始终没能形成人的基本能力和习惯,其根本原因就是她错过了“关键期”。
相反也有案例证明:一个人如果在关键期形成了某种能力,那么他会终身保持。1972年,人们在东南亚大森林中找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迷失的日本士兵横井庄一。他远离人类,像也人一样生活了28年,人的一切习惯甚至包括日本话都忘了。可是当他获救后,人们只用了82天时间的训练,就使他完全恢复了人的习惯,适应了人类的生活,一年后还结了婚。虽然他过野人生活比狼孩卡玛拉多20年,但对他的教育和训练却比狼孩容易多了,其原因就是他没有错过受教育的“关键期”,由此可见“关键期”的重要。
二、现代教育环境的改变,让我们不得不关注早期教育!
家长时间过分紧张,社会交往多,没有时间陪孩子,没有经历和孩子交流。工作繁忙,不能把教育孩子放在重要位置,父母不能真正了解孩子。
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没有安全感,别人帮助父母带孩子,养成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改变了,虽然条件比以前好了,但是我们的孩子却在体验不到大自然给孩子带来的快乐!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科技的产物。
三、80%的大脑发育在5岁前完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从对近千名婴幼儿进行跟踪,一直到他们成年。他的基本结论是:5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认为,如果把17岁时的人能达到的智力水平定为100%,那么出生后的前4年他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到8岁时已经获得80%,从八至十七岁只获得20%。
四、“五感”是我们智力发展的窗口!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是依靠视、听、嗅、味、触(眼睛、耳朵、鼻子、口、皮肤)来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从孩子出生开始,就依靠这五种感觉摄取外界的信息,在大脑中建立神经元链接,建立的神经元链接越多,孩子将来的智商越高。
所以我们需要孩子通过“五感”大量的摄取外界信息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进行科学,系统的五感刺激,是我们孩子不可缺少的早期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