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查看高清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儿子出生没多久,父母在其下嘴唇中部发现一小块红色印记,误以为是“胎记”。然而“胎记”却逐渐长成小肿包,到医院检查方知是毛细血管瘤畸形。周德凯教授提醒:观察颜色可辨识各类胎记并区别其是否为血管瘤。 “胎记”原是毛细血管瘤畸形? 从南岸区赶过来的陈女士抱着五个多月大的儿子来到医院,原来孩子嘴唇上长了一块直径0.5厘米大小、略高出嘴唇、颜色为深红色的“胎记”,但它却渐渐不与周围皮肤齐平,而是肿成了小包。“我们检查后发现不是‘胎记’而是毛细血管瘤畸形,如果继续长大会导致血供不足,从而发生溃疡和肿瘤坏死,也有可能血管破裂。”接诊专家表示。? 据周德凯介绍说,毛细血管瘤畸形在新生婴幼儿中的发病率约为1%~2%。传统的液氮冷冻、激光、平阳霉素、浅层x线照射、同位素及手术等治疗方法都不太适合新生婴幼儿。“液氮冷冻比较痛苦,小孩太小难以耐受;激光治疗容易留下疤痕。所以只能采取保守的‘硬化治疗’,即通过药物注射让其血管内壁细胞变硬、坏死从而萎缩来进行治疗。”周德凯说,毛细血管瘤长到孩子五六岁时会自动停止生长,孩子稍大后可以接受手术处理,但要因人而异。 颜色可分辨胎记与血管瘤? 常常有家长将孩子身上的胎记和血管瘤弄混,但实际上只要掌握有效方法,就能自行分辨。观察颜色变化和是否继续生长是最简单可行的办法。专家表示。? 如果“胎记”为淡红色、长在前额或颈背部,此类为真胎记,大多无需治疗,虽在孩子哭闹或环境温度变化时胎记颜色可能加深,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到了入小学时胎记可能逐渐褪色甚至消失。? 如果仅仅长在面部的“胎记”则需提高警惕。专家表示,此类“胎记”若颜色较红、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压迫不能褪色,则有可能合并生成脑膜血管瘤,使部分患儿智力低下或患上青光眼,此时务必尽早检查以排除病变可能。? 如果“胎记”为深褐色而且全身多处都有,则要考虑神经纤维瘤的可能。专家解释,此类往往在患儿小时无特殊症状,但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深褐色“胎记”或在皮下出现肿瘤,如果肿瘤压迫到神经,则要进行手术切除。 周德凯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 曾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新生儿组及肝胆组委员 现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肛肠学组委员 重庆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管瘤专科创始人 1986年起师从于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的王赞尧教授,从事小儿外科诊疗30年。研究血管瘤及淋巴管瘤的非手术治疗技术并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近十几年来潜心研究特殊药物注射治疗血管畸形、复杂血管瘤综合症及淋巴管瘤,国内外数以万计的病人在其治疗下获得康复,其掌握的治疗技术和研究论文在国际国内都有较大影响力。 业务专长:小儿普外科各种疾病,各类血管瘤、血管畸形、淋巴管瘤的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