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查看高清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随着中医诊疗设备逐渐发展和中医药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今年上半年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诊疗设备发展的意见》。一项调查表明,2007年~2009年,舌象仪等中医诊疗设备总销量提高了21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抽查结果显示,平均每家医院配备近20种该局推荐的中医诊疗设备。全国生产中医诊疗设备的企业有500余家。在进行中医治未病的社会预防治疗服务的新形势下,对于中医诊疗设备该如何良性发展,专家们表示,发展中医诊疗设备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要以突出中医特色优势为导向,要以发挥市场机制为导向,并且只有将传统理论与现代技术和理念相对接,才能让中医诊疗设备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医有传统的所谓望、闻、问、切的四种基本的诊断病情的方法,还有如针灸等治疗方法,我们如何来理解呢?这种方法还能有发展吗,在西医的眼里,它们具有科学性吗?“扎一针,病痛就减轻了;看一眼面色,就知道内脏出了什么毛病”。中医四诊技术是中医诊疗特色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医证候的度量(诊断)基本上不能依靠中医“四诊”的客观化来直接实现,必须依靠众多的生理、生化和功能指标来表征,大数据的融合。现在的误区是简单、机械地模仿中医,获得的信息是片面的,但中医的思维是“系统、辨证”,单一的信息是不可能作出诊断。所以,在研发中医诊疗设备前,要对中医四诊有一个简单了解。
首先是望,是医生运用视觉来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的神、色、形、态的变化,以判断病情的一种方法。通常望又包括对外部特征进行观察和对舌苔的观察,从这些部位的各种变化来察知体内病情。单纯从观察外部特征的望来看,最主要的就是看人的神、色、形、态。神就是指人的精神状况,通过望神可以对病人的病情和预后做一个估计。察色主要观察面部的颜色和光泽,根据不同的色泽可以看出气血盛衰和疾病发展变化。形,指人的外部的形体,包括高矮胖瘦。态,主要指行动的姿势。
接下来是所谓闻,包括听声音和闻气味两方面,如果人说话声音洪亮,铿锵有力,那么说明这个人精气十足,精力充沛。相反,如果病人语声低弱,有气无力,甚至不想说话,多为虚证,多半是气虚等一系列的病。还有就是闻气味,包括分泌物气味、口气、体气等。综合以上介绍闻就是用耳朵听,用鼻子闻。
接下来就是切诊,实际包括切脉和按诊两个部分,是切按病人的脉搏和触按病人的皮肤、手、腹部、四肢及其他部位以诊断疾病的方法。脉搏的波动可以反映人的一些内在的生命信息,因此可以通过这个“窗口”观察到人体内部一些病情。脉分很多种,各自反映的生命信息也不同。通过诊脉,有经验的中医医生就能从脉搏反映来判断患病的性质和部位,医生就能根据这种脉象特征查知病情。切诊就是切脉、候脉。
最后就是我们的问诊,就是向病人询问他的感受,哪些地方不舒服,另外也从别的途径了解病情,包括问一般情况,问生活史,问家族病史和既往病史,问起病时间,问现在症状。这种办法因为最能直接获取一些病情信息,所以在中医和西医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医诊疗手段也是需要发展的中医要发展,也需要不断地吸取新的科技成果,包括诊断方式方法。
在医学领域中有两种不同的思维,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入手,所建立的思维和模式不一样。从人体角度入手,就把人体分成器官、组织、细胞等研究;从思维的角度入手,是人的运动状态及状态发生的变化的研究。这两种医学有各自的特点,而中医学则是把干预措施和人体运动状态紧密相关,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这是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很大的不同。
因此,目前中医诊断客观化的困境是,得到公论和普及的仪器未出现,完全符合中医理论的中医诊疗设备仪器并未出现。中医的理论具有“虚拟”性、功能性,而现在中医仪器监测的是某一生理指标,往往这一指标只表现中医某诊法中的极少信息。相当多的信息在中医的“脑”中、通过“嘴”传达给工程技术人员的“耳”,再到工程技术人员的“脑”过程中严重变形失真。
自上世纪50年代我国学者开展脉诊仪研究以来,在随后几十年里,脉络诊断仪、电针仪、灸疗仪、磁疗仪、脉象仪、舌象仪等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医诊疗设备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现在的中医诊疗仪器的研发方面取得一批成果。在新形势下,为进一步系统梳理中医四诊的源流和现状,深入研讨中医四诊仪器研发的主要瓶颈,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中医诊疗设备从传统中医器具发展而来,发展中医诊疗设备就是推动中医理论和技术方法与当代先进科学技术不断结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坚持中医特色优势是重要的立足点。中医诊疗设备的核心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因此强化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加强中医诊疗设备的医理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而通过应用物理学、信息学、数学等现代科技理论知识和技术,实现中医药信息化,才能不断提高中医诊疗设备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竞争力。
近年来,中医四诊现代化、客观化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研制了形式多样的面色诊仪、舌象仪、脉象仪,可实现数字化面诊、舌诊、脉诊图像的获取与分析;从心血管功能、血液动力学角度探讨了脉象的形成机制,建立了一些脉图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常见病证与脉象的关系等。
中医“四诊”诊疗设备面世其实就是将中医的诊断手段标准化、客观化。该系统包括中医的问诊、脉诊、面诊、舌诊四个子系统,除了闻诊之外,基本涵盖了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客观、全面采集人体体表生命信息的中医临床指标,并进行八纲、脏腑辨证分析,对病人的脏腑功能与病机进行定位、定性的分析判断。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越来越深入到实际的治疗时,随着中医诊断系统的面世,将标志着中医“望闻问切”数字化、标准化时代即将到来。据介绍,现在的中医诊治系统是指将问诊、面色诊、舌诊和脉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到辩证结果。从外表看,这套诊断系统包括一台电脑、脉象采集器和图像采集设备。采集脉象时,医师会将两个压力传感器套在患者的双腕上,整个脉象采集时间约为一分钟。之后,电脑会根据患者的脉象情况给出确定诊断。随后,图像采集设备将对患者的脸色、舌相进行采集,并给出详细数据和结论供医师参考。
据称,现在研制的中医舌、脉象数字化分析系统已较为成熟,在两项诊断上的准确率已经达到八成左右。此番新研制成功的中医诊断系统在脉诊和舌诊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对患者面色的诊断和详细的问卷调查。有专业人士表示,研制中医诊疗设备系统,并不是为了完全替代中医师的人工把脉,更多是起辅助诊断的作用,以避免医师诊断的主观偏差。该设备亦对供西医师配药提供参考。
|